近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了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
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成果喜人,荣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奖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共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
成果名称 | 获奖人 | 成果类型 | 获奖等级 |
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 | 曾 军 | 著作 | 一等奖 |
艺术与真理 | 刘旭光 | 著作 | 一等奖 |
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经济文献译注(上、下编) | 郭丹彤 | 著作 | 一等奖 |
国际性、地方性与利益共同体——以上海公共租界华人代表权问题为线索 | 王 敏 | 论文 | 一等奖 |
高攀龙全集 | 尹楚兵 | 著作 | 二等奖 |
天山廊道军镇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 | 张安福 | 著作 | 二等奖 |
楚简诗类文献与诗经学要论丛考 | 胡 宁 | 著作 | 二等奖 |
“逆全球化”概念辨析--兼论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 | 江时学 | 论文 | 二等奖 |
苏联“审美学派”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的转型 | 曹 谦 | 论文 | 二等奖 |
详情如下:
获奖者风采
曾军,教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报(社科版)》主编、AHCI刊物Critical Arts编委。
入选首届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5)、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2017)、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上海社科新人(2010)、上海曙光学者(2009)。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5和2022)等各类项目11项。已出版《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2004)、《观看的文化分析》(2007)、《城视时代》(2016)、《西学中话》(2020)《巴赫金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2021)等著述13部。
获奖成果
《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曾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获一等奖)
在文学理论思潮中,巴赫金是一座无法绕开的高峰,其理论成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思想财富之一被人津津乐道——人们不仅惊异于其文论话语的独特、思维方式的怪异,还惊喜地发现无论哪家哪派,几乎都可从他那里找到思想的共鸣点。理解巴赫金,也便成为进入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思维迷宫、破解全球化格局中不同民族国家文学理论相互影响和接受、变形与新生之谜的一把钥匙。研究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影响问题,还可以更好地反观中国学界对巴赫金理论(进而也包括对所有外国文学理论)的接受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获奖者风采
刘旭光,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9年),国家哲社艺术学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国艺术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首席专家。现任中华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领域:美学理论、艺术理论。先后主持国家哲社基金重点项目“审美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形态”、国家哲社项目“当代西方美学中艺术真理性问题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文化与欧洲近代艺术精神的起源”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出版《海德格尔与美学》、《近代欧洲艺术精神的起源》、《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历史与命运》、《艺术与真理》等专著4部,发表CSSCI论文100余篇,其中1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7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获奖成果
《艺术与真理》(刘旭光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获一等奖)
本书对于艺术与真理之纠葛的每个环节的展示,其目的之一是展示历史上的人们看待艺术的种种方式,是指出进入每个时代的艺术殿堂的种种门径: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一座森严的大殿,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殿堂依然有其威严与华美,而“真理”就是这些大殿的大门,穿过这扇门,我们就知道每个时代的艺术在追求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因此,这本书在写作之中,不经意间起到艺术鉴赏指南的效果,这部指南想向艺术爱好者与艺术史家们指出,每一个重要的时代人们对于艺术的希望是什么,并且要求艺术做什么。本书最终的旨趣,是呈现一部艺术精神史。这本书不仅仅清理了艺术与真理之间的种种纠葛,更是想通过艺术这个小领域,观看和欣赏人类精神如何在对艺术之真理性的追问中,不断突破,不断前进,不断从传统与历史的各种既成的“真理”中走出来,去寻求新的“真理”。书中有一个真理之链,这个链条所展示的,不是对某种成就的礼赞或投票,而是揭示“真理”如何被建构,如何被放弃,又如何被重构,这个链条展示着人类的雄心——它绝不会在任何一个点上过久停息。如果说对真理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的精神的最高追求,那么真理史就是我们的追求史。本书想对于艺术有一种统摄性的认识,这种认识高于对问题的梳理,高于对思想的阐释,高于审美,高于品鉴,有点像是在捕捉真理史在艺术史中的投影,但如果读者能够在本书中看到作者为人类的艺术精神所作的画像,那将是作者最大的欣慰与鼓舞。
获奖者风采
郭丹彤,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拔尖人才、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伟长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古代史、埃及学。中国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外国问题研究》副主编。在《历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题论文多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专著《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的交往》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专著《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和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二等奖;专著《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经济文献译注》获第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十四届(2021年度)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
获奖成果
《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经济文献译注》(上、下编)(郭丹彤主编,郭丹彤、杨熹、梁姗译著,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获一等奖)
本成果是我国首部对古代埃及经济文献的系统整理、分类、翻译和注释的专业著作。本成果分上、下两编,共计5章,861页,105.8万字。上为象形文字编,即将共计79篇新王国时期经济文献全部转录为铭刻体或圣书体埃及语(Hieroglyphic);下为转写与译注编,即将79篇经济文献全部进行拉丁化转写、翻译和注释。此外,还附有参考文献、常见专有名词中英对译表和索引,其中索引又按照人名、王名、神名、地名和头衔/官职/身份进行分类。
本成果的创新之处有五:其一,全部文献使用铭刻体埃及语文字如实转录;其二,使用科学严谨的分类索引;其三,具有解释性的译文;其四,带有研究性的注释;其五,文献选取上具有创新性。
本成果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献整理上:本成果在转录、转写、翻译、注释方面均有质量保证,其准确、流畅的译文便利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其清晰精准的铭刻体埃及语文字转录和转写也使本成果成为国内学生的新埃及语(Late Egyptian)修习教材。而在国外,如本成果这样规模宏大、体例齐全、图文并茂的经济文献译注也鲜有问世。
获奖者风采
王敏,历史学博士。哈佛-燕京2007-2008年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中国报刊史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6)、一般项目(2012)和重点项目(2019)各一项。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成果获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和十六届优秀成果(著作类、论文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代表作:《近代上海报人社会生活(1872-1947)》(2008)、《苏报案研究》(2010)、(新修)《上海通史》(2020)、《陈范评传》(2021)、《上海国际大都市史》(2022)等。
获奖成果
《国际性、地方性与利益共同体——以上海公共租界华人代表权问题为线索》(王敏,刊于《近代史研究》 2021年02期。获一等奖)
获奖论文依据翔实的英、美、日档案,以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华人代表权问题为线索,从全球化的视角,通过对英国的上海公共租界华人代表权政策过程中所引发的各方的连锁反应的深入考察,在呈现近代上海城市的高度国际化的同时,揭示英、美、日等国在华利益的深度地方化以及在此过程中中外之间形成的紧密交织、难分彼此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近代上海城市繁荣发达的深层结构性原因。本文视角新、史料新、观点新,为作者上海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
获奖者风采
尹楚兵,男,1967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二级教授。现为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伟长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诗礼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诗礼文化研究》主编。先后获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十三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特等奖、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2020年)一等奖、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主要研究领域:唐宋文学与文献,东林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
获奖成果
《高攀龙全集》(尹楚兵辑校,凤凰出版社,2020年。获二等奖)
《高攀龙全集》是第一部东林领袖高攀龙现存全部著述的整理本,呈现了高氏著述的全貌与原貌。该书首次对高攀龙存世著述进行全面搜集和系统整理,收录诗文、语录、札记、讲义等各类撰述九种和六种注释、选编、删订类学术著作。针对收录诗文、语录、札记、讲义等九种著述内容重出互见的现象,在保留校勘异文的基础上,该书作了精心的比对去重。整理者还旁搜博采,辑录集外佚作318篇,并对托名高攀龙的伪著和误入集中的伪作作了认真的甄别和辨伪,全面真实地展示了高攀龙著述的全貌。对收录的高氏著述,该书精心遴选整理底本和参校本,针对现存著述及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的重出互见、文字歧异以及《高子遗书》为打造高氏理学醇儒形象所存在的有意删节删改现象,细致比对、校勘,最大程度上为学界呈现了高攀龙著述的原貌。书末附录,广泛搜辑高攀龙生平传记、版本序跋等相关资料,兼具资料汇编的作用。该书获2019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东林学派文献整理与文献研究”阶段性成果,入选凤凰出版集团2021“年度好书”,获第23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特等奖、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一等奖、第3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获奖者风采
张安福,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历史系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环塔里木盆地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首席专家,多年在丝绸之路沿线进行田野调查与遗存整理。主要从事西域历史地理、西域屯戍与文化交流研究。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古时期天山廊道族群流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研究》。著述的《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天山廊道军镇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社科文献出版社)先后入选2017年、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外文化交流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上海历史学会理事。
获奖成果
《天山廊道军镇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张安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获二等奖)
天山位于亚洲大陆腹地,是亚洲中部最大的山体。沿山麓东西交通、穿越山体的南北交通及其内部交通线路,与天山内部盆地、绿洲、山麓南北盆地等共同组成了天山廊道。天山廊道是人类族群的迁徙之地、文化融合互动之地,是中原王朝对外交往之地,也是中原王朝维护西北边疆安全的军镇布防之地。在唐朝有效经营西域的百余年间,其战略推进以及军防布局正是以天山廊道为核心展开的。时至今日,广袤的天山廊道区域仍遗存有大量唐代军镇遗址,这些历史遗迹成为有唐一代致力于西域边防事务的见证,同时也是当今学界研究丝绸之路路线和西域边防的重要线索。本书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军镇烽戍遗存调查整理为线索,对天山廊道军防体系在唐朝经略西域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具体战略作用进行了探讨。唐朝在经营天山廊道的过程中,以东天山为基础、中天山为指挥中心、西天山为信息前沿的战略布局,使得天山廊道成为经济屯戍廊道、商贸交通廊道、军防布局廊道和文化融合廊道。直至安史之乱后,天山廊道的体系惯性仍然发挥着作用,稳定着天山地区的局势。
获奖者风采
胡宁,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安徽省庄子研究会会员。
研究方向先秦史,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诗歌的来源与使用,兼及出土文献、经学史、佛教史等,随兴之所之,玩索而偶有所得,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50余篇。
获奖成果
《楚简诗类文献与诗经学要论丛考》(胡宁著,中华书局,2021年。获二等奖)
本书着眼于诗三百性质、功能的历时演变过程,多层面多角度地运用十余年来已经公布的五篇楚简诗类文献,探讨诗经学重要理论问题,深入发掘楚简诗类文献在研究诗三百乐词、史志两种性质及相应功能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诗为乐章”探讨诗乐关系问题,主要讨论“诗三百入乐”和“诗为乐而作还是乐为诗而作”两个方面,涉及“采诗观风”“《国风》诗篇的礼仪用途”和“孔子删诗正乐”“六诗”“诗四始”等重要问题。
下编“诗为史体”则重点探讨诗三百的史志性质。主要包括“诗言志”的原意和“正变”“美刺”说两个诗经学重大问题的历史渊源。围绕诗三百的史志性质,从称引议论、遭焚缘由、观念背景等多方面论证,探讨了先秦政治讽刺诗的时代特点和诗歌“儆毖传统”的历时演变。
获奖者风采
江时学,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特聘教授,兼任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亚洲和大洋洲地区拉美研究理事会主席,中国拉丁美洲学会顾问,中国拉美史研究会顾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学研究》首席专家。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国际学部主任。200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获奖成果
《“逆全球化”概念辨析——兼论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江时学,刊于《国际关系研究》2021年06期。获二等奖)
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之所以不会逆转,主要是因为人的社会性、资本的扩张性、生产力的惯性以及科技进步的必然性在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越来越关注“逆全球化”。虽然“逆全球化”一词在字面意义上是指全球化趋势的逆转,但是,由于全球化趋势在现实中是不可能逆转的,因此,“逆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在字面意义上,“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逆全球化”是指全球化趋势的逆转或倒退,而“反全球化”则可被视为一种与全球化趋势“对着干”的思潮、心态、现象、政策行为、政治口号或意识形态。但就其本质而言,“逆全球化”一词的确切含义,应该就是更为常见的“反全球化”。
获奖者风采
曹谦,文学博士,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中外文论比较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美学、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史。曾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并结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2014年主讲课程“美学原理”获“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2023年作为排名第三的主讲教师的《西方文论》获“国家一流课程”称号。
目前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获奖成果
《苏联“审美学派”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的转型》(曹谦,刊于《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02期。获二等奖)
人们曾经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论进入了历史性的转型发展阶段,至此以后苏联理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便一路式微。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和中期,苏联美学和文论的译介在我国曾一度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在启动中国当代文论的转型、尤其在新时期文艺本质的讨论过程中扮演了极有分量的角色。
在中国文论转型发展第一个十年的八十年代,从“审美特征”论、“审美情感”论、再到“审美反映”论,以至于到“审美意识形态”论,中国当代文论在新时期的每一次显著进步,苏联文论的影响始终存在着,尤其是“审美意识形态”论,更是从苏联当代文论的新近成果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这一期间,苏联美学和文论尤其是苏联“审美学派”及其争论的译介研究,与中国当代文论转型发展构成了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